10月18日至19日,2025年全國大學生標準化奧林匹克競賽決賽在中國計量大學成功舉辦。來自高校、研究院、行業、企業等領域的評審專家組,承辦單位代表、參賽選手、指導教師等共計400余人齊聚現場。

本屆大賽于2025年4月啟動,分為區域賽和全國總決賽兩個賽段。賽事涵蓋本研標準化、本研非標準化、高職三大常規賽道,設定了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智慧城市標準化、數字經濟標準化等六大推薦主題;此外,還設立了“數據要素與AI標準化”“物品編碼標準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文旅標準化”三大專項賽道以及“一帶一路”國際賽道。大賽吸引了國內及“一帶一路”國際賽道132所高校、757支隊伍、5000余名師生報名參賽。經區域初賽、復賽選拔推薦,最終來自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81支隊伍進入全國總決賽。

經過精彩激烈的答辯比拼,六大賽場共產生特等獎2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38項,同時評選出“見微知著獎”“最佳調研獎”單項獎各1項。大賽特等獎分別由廣東理工學院《肇慶土特產高質量發展應用推廣指南》和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運輸服務管理規范》項目團隊獲得。

中國計量大學本次共有107支隊伍、600余人報名參賽,參賽團隊在決賽中斬獲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2項,特別是在專項賽道成績突出,《石質文物病害圖示標準研制》《基于GS1標準的醫療藥品適老化編碼設計與場景應用實踐》以及《數據要素交易平臺參考架構和技術要求》三項參賽作品分別斬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文旅標準化、數據要素與AI標準化、物品編碼標準化三大專項賽道第一名。

由浙江大學、中國計量大學、廣州大學等學校學生組建的“標以致用”項目團隊,聚焦數據要素交易領域標準化建設痛點,經多輪技術論證與架構優化,其項目斬獲數據要素與AI標準化賽道一等獎。來自浙江大學的隊長朱則鵬表示:“我們的選題既貼合全球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方向,也瞄準了國內數據交易合規化、高效化的現實需求。在備賽過程中,團隊從架構設計到技術參數敲定,每一步都讓我更清晰認識到統一標準對數據安全交易、價值釋放的核心作用。更有意義的是,這段經歷讓我們掌握了數據領域標準化建設的方法論,未來我們希望將研究成果進一步落地,為推動國內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深化國際數字領域合作貢獻青年力量。”

“本屆賽事選題精準聚焦‘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等構筑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核心領域,各參賽隊伍所展現出的戰略視野、創新精神和標準化專業能力讓人印象深刻。青年學子們的在標準化領域內的卓越表現,讓我們對中國未來在這些關鍵領域的發展充滿信心與期待。”評審專家組代表,物產中大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工朱海洋表示。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保護標準化研究所所長李敬東對參賽項目贊譽有佳:“在文旅賽道中,14個參賽隊伍各顯神通,充滿了青春智慧。石質文物病害項目精微地觀照文化遺產保護細分領域,幾近專業視角;肇慶裹蒸項目精準地規定非遺品手作和蒸煮程序……不同的隊伍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努力以標準化來對接文明傳承和當下生活,以規范來提升標準文件水準與效能。”

大賽組委會還邀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秘書長姚歆、中歐消費品安全提升項目組產品安全高級專家鄧云為大會作《國際標準化新挑戰與新突破》《歐盟消費品安全法規與標準體系》專題報告。
“中國計量大學作為市場監管領域唯一的本科院校,始終堅持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專注培養高素質標準化人才。我們舉辦全國大學生標準化奧林匹克競賽,旨在搭建溝通平臺,促進全國高校在標準化領域的交流互鑒,共同普及標準化理念、提升標準化應用能力,為我國標準化事業的長遠發展注入青春動能。”中國計量大學副校長王新慶說。

據悉,全國大學生標準化奧林匹克競賽自2021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五屆。五年來,賽事規模與影響力持續攀升,累計吸引參賽學生1萬余人。本屆大賽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中國標準化協會、中國計量大學、全國標準化大學聯盟主辦,故宮博物院文保標準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保護標準化研究所、中國條碼技術與應用協會、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協辦,中國計量大學質量與標準化學院與中國計量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共同承辦,并通過線上圖片直播同步呈現,單日點擊量突破26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