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在今年第三十九個教師節前夕的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信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并深刻闡釋了中國特色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師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碑斍?,教育系統正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作為高校思政輔導員,在新時代須肩負起培養學生成長為社會棟梁的重要使命,更要立志躬身育人,弘揚教育家精神,以身作則踐行立德樹人初心。
篤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對黨和國家的忠誠。“作為中國人,無論你在國外取得多大成績,而你所研究的領域在自己的祖國卻有很大差距甚至剛剛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這是黃大年滿腔赤子情,一顆報國心的行動指南。在外漂泊18年的他毅然回到祖國,帶頭啟動“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計劃,叩響“地球之門”,搶占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這種以身許國的品質,正是教育家精神的鮮活寫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更是需要在思想洗禮和實踐鍛造中,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將個人的成就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相結合,將個人的奮斗融入國家復興的大潮中。
陶冶言為士則、行為師范的道德情操?!墩撜Z》曾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弊鳛閷W生的引路人,輔導員不僅要在言傳身教中注重自身道德修養,更要樹立起老師的榜樣,成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堅決恪守教師職業道德準則,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通過組織社會實踐、志愿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社會,感受社會責任,從而在實踐中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鬃犹岢鼋虒W之道“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強調了啟發和開導的重要性。一方面,輔導員要經常和學生談心談話,了解學生的學業和興趣發展情況,因勢利導,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引導和建議,協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力求“啟智”。另一方面,輔導員要善于與專任老師、班主任形成育人合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個人發展中找到自身定位,在潤物細無聲的熏陶中涵養學生人格,確?!皾櫺摹?。
踐行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教育家精神要求高校教師具備求真務實的品質。新時代的學生思想活躍、勇于創新。因此,輔導員要厚植理論思維,創新育人方式,既要具備“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也要深刻領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真諦,參加培訓交流和加強理論學習等形式提升知識儲備,將“求是”精神貫穿到做學問、做事和做人的始終,強化自身社會責任感。
心懷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教師的生命是在學生身上延續的,教育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鄙虾J袟钇指呒壷袑W名譽校長、“人民教育家”獲得者于漪扎根杏壇70載養三代特級教師,用大愛書寫教育人生。她這種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情感之根。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育工作傳承者,我們要牢牢扛起育人使命,切實負起育人之責,牢記“仁者愛人”,把自身溫度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做新時代的“大先生”。
堅持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敝腥A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信條等。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主體,我們要在育人過程中著力挖掘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引領學生不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通過組織文化講座、學術沙龍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文化自信,積極關注社會熱點,培養批判性思維,傳承民族文化血脈,從而更好地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痹谛聲r代的征程中,輔導員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在踐行教育家精神中答好教育三問,書寫思政育人新篇章。
作者:章子銘 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計量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